一、设计依据
1、标准规范及其他依据
● JGJ31-2003《建筑设计规范》
● 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 GY 5045-2006《电视演播室灯光系统设计规范》
● GY 5070-2003《电视演播室灯光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GB/T 50076-2013《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 GY 5067-2003《广播电视建筑设计防火标准》
● GY 5022-2007《广播电视播音(演播)室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 GYJ 24-1986《广播电视录音(播音演播)室空气声隔声测量规范》
● WH/T 27-2007《舞台机械 验收检测程序》
● WH/T 28-2007《舞台机械 台上设备安全》
● WH/T 35-2009《舞台机械设备技术术语》
● WH/T 36-2009《舞台机械 台下设备安全要求》
● WH/T 37-2009《舞台机械 操作与维修导则》
● 提供的建筑施工图纸(电子文文件)
2、建声设计指标选择
(1)大演播室
设置独立的声闸及隔音结构,能够形成单独的空间,独自使用,防止声染色、混响时间过长、低频音过浊而单独设计的特殊体量。
(2)小演播室
对声环境的要求是:有足够语言清晰度、可懂度,有一定的丰满度,厅内宜采取短混响时间,有一定的早期反射声,声场分布要均匀,没有建筑声学缺陷。通过增加吸声量,增加空间吸声体的手段,实现短混响时间的要求。
(3)演播室灯光设计
灯光设计以冷光源为主,为了满足不同区位的摄像功能平均照度均大于1500lx,色温在3150k以上;多处的局部补光,为良好的塑造演员及背景的空间感和清晰度,能够达到较强的色彩还原
二、 建声方案设计
1、形体分析
根据使用功能分区,设计不同的混响时间;室内局部的平行墙面之间、顶棚和地面之间还会有颤动回声产生,观众在演播室内也能感受到明显的回声,所以如果做不好声学装修,会严重影响语言声的清晰度和可懂度,对音乐声也可能造成混浊,音质效果拙劣,故将所有隔墙做高强度隔音来减少相互干扰,并利用隔墙的角度和吊顶的高度及造型来减少声学缺陷。
2、地面分析
由于建筑结构构造类型的特点,可能会有部分的机械振动和噪声通过楼板的固体传声传至演播厅,影响正常的录播。
3、建声处理方案
(1)顶棚:顶棚的吸声面积非常大,对整个室内的吸声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处理好顶棚吸声对整个演播厅的声学设计至关重要。
①顶棚的建声设计用吸声吊顶+防火吸声软包;
②顶棚下方吊装空间扩散体和低频吸声结构。
(2)演播室墙面设置:空间吸声体+防火吸声软包。演播室内选用吸声结构主要基于如下因素:
①根据设计限定的各种技术参数制作成品,可确保吸声性能稳定,达到该工程需要的墙面吸声要求,即全频吸声,低频吸声系数要高;
②专业化生产的成品吸声结构不仅可以控制其自身的粉尘污染,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还可避免现场制作选材、加工误差;
③专业化生产制作的成品吸声结构,可大大减少安装误差,确保施工质量;
④成品吸声结构安装简单,施工周期短,现场安装成本低;
⑤成品吸声结构有更好的外观效果,有利于提升材料的装饰性。
(3)演播室所有与外相通的门,均采用声闸结构。
(4)大厅地面:建议采用隔音地板。
(5)演播厅其厅内背景噪声的主要来源是厅内自身的影视器材、水暖系统、空调通风系统噪声和工作人员、观众。而水暖管道、空调通风系统的降噪需要对空调机房以及水暖管道等做吸声、隔声、减振等处理,需视现场情况确定。
4、预计声学效果
演播室内的声聚焦、回声和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基本消除,厅内混响时间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并完全满足多种业务活动对声环境的要求。
三、施工项目——演播室
● 隔声:KMH- 隔音墙、KMH- 隔音吊顶、浮筑地面、隔音观察窗、隔音门 ( 钢质隔声门、软包隔声门)
● 吸声:常规吸声材料、二次余数反射体、低频陷阱、亥姆赫兹共振、薄板共振吸声
● 造型:防止两面平行墙之间的驻波现象,经计算加扩散体和反射体
● 电气:照明系统、电源系统
● 通风:新风系统
● 消防:安全指示、烟感、喷淋、消防报警系统
● 布线:视频监控、音视频线路等敷设
● 灯光:专业演播灯光系统
● 其他:蓝箱、演播桌椅、舞美等置
分类
● 演播室按使用功能分综合文艺演播室、新闻演播室、专题访谈演播室、电视剧演播室及电教中心教学用演播室等多种类型。
● 按面积大小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大型:800-1000 平方米 ; 中型:150-600 平方米 ;小型:30-150 平方米。
● 演播室按拍摄制作分:虚拟演播室和实景演播室。
演播室音质设计要求
● 演播厅的音质设计应根据等级、规模、用途和使用特点,按其主要使用功能确定其音质设计指标。
● 音质设计方案应结合建筑结构形式以及防火、耐潮等要求,在处理吸声、反射和避免音质缺陷等问题时,应把自然声源、扩声扬声器作为主要声源。
● 确定音质指标:背景噪声 NR25 混响时间 0.6±0.1 s 。混响时间目前均采用短混响,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原则上应取平直的特性,但考虑到大容积的演播室低频混响难以达到与中频平直的要求,允许对低频适当放宽,可取中频(500Hz)的1.1-1.5 倍,这不会对语言、对白的录音有不良的影响。